簡介
終身危疾保險(Whole Life Critical Illness Insurance, CI)主要提供嚴重疾病的保障。市場上有很多危疾保險能保障早期疾病、非嚴重疾病、兒童疾病等,但保額就會因應疾病的嚴重程度而各有不同。當受保人確診符合危疾保單定義的疾病時,便可獲得保險公司一筆過賠償。市面上的危疾保險可分為兩個類別——單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產品,前者只能夠保障一次嚴重疾病,後者能夠保障多次嚴重疾病。10Life為產品評分時,着重危疾保險產品於常見情況下的保障,並考慮到供款期完結後的保證回報。
一般性的假設
1. 危疾保障評分
當計算危疾保障評分時,我們主要分析單次及多次危疾的保障,當中包括多個情況﹕
1.1 單次危疾保障
第一次患癌症、心臟病、早期中風、或其他主要嚴重疾病,佔香港超過9成的危疾保險索償。10Life單次危疾保障評分,建基於危疾保險於下列常見情況的性價比及條款:
早期癌症疾病(原位癌)
早期心臟病手術(心臟血管成形手術,俗稱通波仔)
主要癌症
主要心臟病
主要中風
在上述常見情況,我們根據受保人可得的保證賠償額(50年平均*)除以每年保費,計算出各情況的賠償倍數。
*如果產品於個別保單年度有不同的賠償額,如「早期升級保障(首10年)」,但我們無法預測受保人於何時索償,因此,我們會以50年內不同時期的賠償額的平均數,計算出上述情況的平均賠償倍數。
然後,我們會以同類產品中賠償倍數的第八十個百分位數為基準,其他產品與之比較,得出賠償倍數評分,了解產品的性價比。我們會定時檢閱及更新此基準,以反映市場的產品變化。
另外,我們亦會就保單條款評分,因為保險公司對疾病定義和索償政策存在差異。諮詢專科醫生的意見後,對於不利於索償的條款和細則,我們會扣分。以下是扣分項目﹕
癌症模糊的不保條款,如「交界性或低惡性潛力的腫瘤」
癌症模糊的不保條款,如「非致命的癌症」
冠狀動脈疾病不定義為心臟病的其中一種(除非受保人進行保單特定的手術或程序)
嚴格的心臟血管成形手術定義:需要提供重大的心電圖改變證明
不保因意外及創傷性腦受損所引致的中風
不保偏頭痛所引致的中風
不保因血管炎或感染而引致的中風
早期危疾賠償後,扣減嚴重危疾的保障
單次危疾保障是根據業界的索償數據,來衡量各疾病的比重。鑑於男女的發病及索償況不同,當計算單次危疾保障評分,有關比重亦有相應調整,如下:
評分範疇
| 男性
| 女性
|
癌症
| 60%
| 70%
|
心臟病
| 15%
| 10%
|
中風
| 15%
| 10%
|
條款分數
| 10%
| 10%
|
單次危疾保障
| 100%
| 100%
|
1.2 多重危疾保障
我們會根據受保人索償第2次嚴重疾病的賠償額及條款,即第1次及第2次索償之間的等候期,計算出多重危疾保障評分。評分包括以下情況:
情況
| 第1次嚴重疾病 癌症
| 第1次嚴重疾病 心臟病
| 第1次嚴重疾病 中風
| 第1次嚴重疾病 其他
|
第2次 主要嚴重疾病
| 癌症
| 癌症
| 癌症
| 癌症
|
心臟病
| 心臟病
| 心臟病
| 心臟病
|
中風
| 中風
| 中風
| 中風
|
其他
| 其他
| 其他
| 其他
|
在上述常見情況,我們根據受保人可得的保證賠償額(50年平均*)除以每年保費,計算出各情況的賠償倍數。
*如果產品於個別保單年度有不同的賠償額,如「早期升級保障(首10年)」,但我們無法預測受保人於何時索償,因此,我們會以50年內不同時期的賠償額的平均數,計算出上述情況的平均賠償倍數。
然後,我們會以同類產品中賠償倍數的第八十個百分位數為基準,其他產品與之比較,得出賠償倍數評分,了解產品的性價比。我們會定時檢閱及更新此基準,以反映市場的產品變化。
在保單條款評分方面,對於多次嚴重疾病,索償之間會設有等候期,等候期後,受保人方可再次索償。所以,等候期越長,對受保人越不利。若產品的等候期多於下列年期,我們會於條款評分中扣分。
新確診癌症的等候期多於1年
復發癌症的等候期多於3年
癌症持續的等候期多於3年
另外,現時市場上有些產品提供額外保障,於等候期內,受保人可得到持續癌症治療的保障。若產品無此保障,有關條款評分亦會被調低。
雖然終生危疾保險保障終生,但對於多重疾病保障,部分產品設有年齡限制,止於受保人85歲,也有產品的多重疾病保障止於100歲。至於條款評分,對於多重疾病保障的年齡限制低於100歲,會調低相應的分數,若低於85歲,便要再扣分。
根據業界的索償數據,衡量多重危疾保障評分中各疾病的比重,詳細如下:
評分範疇
| 男性
| 女性
|
癌症
| 60%
| 60%
|
心臟病
| 10%
| 10%
|
中風
| 10%
| 10%
|
其他主要嚴重疾病
| 10%
| 10%
|
條款分數
| 10%
| 10%
|
多重保障的危疾產品
| 100%
| 100%
|
1.3 單次/多重保障危疾保險
所謂危疾保險,產品可分為單次危疾保險、及多重保危疾保險。
對於單次危疾保險,當受保人得到單次危疾賠償後,保單便完結,所以只會從1.1單次危疾保障中得到分數。
對於多重保障危疾保險,評分會由1.1單次危疾保障及1.2多重危疾保障組成。由於第一次危疾比較常見,所以在評分上首次危疾保障的比重較高。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迅速,危疾的存活率顯著提升,但人們仍有復發機會或患上其他危疾,這時多次危疾保障便可發揮作用。詳細比例可參考綜合危疾評分。
2. 保證回報評分
終身危疾保險設有保證回報及非保證回報的兩個儲蓄元素。我們著重於保證回報,這是保險公司有責任兌現的承諾。
保證回報評分分別計算第20及第30個保單年度的保證回報比率(= 保證現金價值 ÷ 已繳付保費總額),再與各自的基準(第80個百分位數)作比較。
3. 綜合危疾評分
綜合危疾評分由危疾保障(80%)及保證回報(20%)組成。由於單次危疾保險、及多重保障的產品性質不同,其評分比重亦有調節,詳見如下:
評分範疇
| 單次/多重保障危疾保險
|
危疾保障評分
| 單次危疾保障
| 55%
|
多重危疾保障
| 25%
|
保證回報評分
| 20%
|
綜合危疾評分
| 100%
|
10Life 評分僅供參考,並不是銷售建議。用戶投保前,應與持牌保險顧問商討適合自己的保險方案。如大家對 10Life 的評分方法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歡迎電郵致
enquiries@10Life.com。
更新日期﹕2020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