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醫療健康

【中暑】一文睇晒症狀、處理方法、同熱衰竭分別!

2022-07-29 5分鐘閱讀
Heat-Stroke-What-You-Need-to-Know.jfif

近年香港氣溫不斷上升,2021年酷熱天氣日數高達54日。有研究發現,當氣溫達至攝氏29度,之後每上升1度,死亡人數便會增加1.8%,而入院人數會上升4.5%。香港夏季炎熱,因中暑死亡屢見不鮮。那麼中暑症狀有甚麼?又有甚麼解決方法?

邊類人較易中暑?中暑有咩症狀?

在酷熱氣溫下,當體溫過高而生理調節未能有效控制時,便會出現熱衰竭。如不適者已有熱衰竭徵狀,但仍留於酷熱環境中,則可能會中暑。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或會有生命危險。

小童、長者、長期病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過胖人士,皆屬較高風險人士。此外,洗燙工人、地盤工人、清潔工人、廚房工人、搬運工人,由於長時間在酷熱或潮濕的環境下工作,亦較容易中暑。

表1:熱衰竭與中暑症狀

熱衰竭中暑
  • 大量出汗
  • 蒼白
  • 肌肉痙攣
  • 疲倦
  • 虛弱
  • 眩暈
  • 頭痛
  • 噁心或嘔吐
  • 昏倒
  • 口探體溫極高 (超過攝氏39度)
  • 皮膚發紅、灼熱和乾燥,沒有出汗
  • 脈搏快而強
  • 眩暈
  • 精神混亂
  • 失去知覺
資料來源:醫管局

處理方法

當出現熱衰竭症狀,應到陰涼地方暫避。如症狀惡化或持續超過1小時,應立即求醫。

至於懷疑有人中暑時,宜保持冷靜,並立即致電「999」召喚救護車。可以把不適者移到陰涼地方,以及用濕毛巾替其抹身降溫。若不適者神智清醒,可給予飲品,補充水分。如患者大量出汗和痙攣,可將一茶匙鹽放進1公升水中飲用。

切勿使用酒精為患者抹身降溫,雖然以酒精或酒精紙巾抹身,初時會感到涼快,但酒精其實會令皮下血管收縮,反而阻礙身體散熱。此外,如患者未完全回復清醒,不要讓其飲食。

預防措施:市民篇

一般市民或打工仔應留意天文台發出的天氣警告,並採取以下措施:  

  1. 穿着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服,減少吸熱,方便排汗及散熱。
  2. 帶備並補充足夠水分,預防脫水。
  3. 進行消耗體力的戶外活動時,應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例如咖啡和茶,以及酒精類飲品,以免增加水分經泌尿系統流失的速度。
  4. 避免在酷熱及潮濕的天氣下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
  5. 安排早上或下午較後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6. 避免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在室內活動時,應打開窗戶、風扇或冷氣,保持室內通爽。
  7. 於戶外工作或活動時,應減少直接接觸陽光時間,多喝水和經常塗抹防曬霜,避免高強度的活動或過勞。如果感到不適,應立刻停止,並盡快到陰涼位置休息。
  8. 留意健康狀況,包括有否出現中暑症狀,尤其是長者或長期病患者。
  9. 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
  10. 進行活動時若感不適,應立刻停止,並儘快求診。
紫外線指數偏高(6或以上)時注意事項
1.  減少陽光直接照射皮膚或眼睛。
2.  穿着長袖的寬鬆衣物。
3.  戴闊邊帽或撐傘。
4.  選擇有遮蔭的地方,或戴上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5.  塗上防曬系數為15或以上的廣譜防曬液,並在游泳、流汗或以毛巾抹身後再次塗上。
6.  使用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預防蚊傳疾病時,應先塗上防曬霜,然後再塗上昆蟲驅避劑。
7.  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神志不清等病徵,應立刻休息和求助,並盡快求醫。

預防措施:打工仔篇

  1. 可穿着通爽質料(例如棉質)並且淺色寬身的工作服,以幫助散熱、揮發汗水。
  2. 於露天工作時,戴上闊邊帽。
  3. 多喝水或含電解質的飲料,以補充因流汗而失去的水分和鹽分。
  4. 如有高溫疾病症狀,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和飲水,並通知管方以作適當行動。

勞福局擬推「天文台暑熱指數」

2019年至2021年,在勞工處登記的中暑工傷個案數字分別為20、12及22宗(2021年為臨時數字)。勞工處正積極研究根據香港天文台的香港暑熱指數制訂更詳細及具體的指引,要求僱主在酷熱天氣下採取合適的預防中暑措施。

於「勞工處預防中暑指引」中加入天文台暑熱指數,可以增加具體及客觀指標,包括溫度、濕度等,借用科學化數據進行熱壓力評估。不過,就要求僱主實施酷熱天氣停工安排,除了溫度之外,亦要視乎工作地點有否遮陰地方、空氣是否流通,以及工人工作負荷是否特別大等。

有咩保險保中暑?

日本最近有保險公司推出專門針對中暑的保險,涵蓋因日曬或高溫照射而導致的住院、手術甚至死亡。

至於香港,一般醫療保險都保障因中暑而入院的醫療開支,而某些運動類的微保險則涵蓋因中暑而發生的意外,而衍生的醫療費用。不過,由於中暑個案一般多送往公立醫院,醫療開支由政府承擔,保單持有人因而毋須向保險公司索償。

註:

  1. 參考資料: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連結1連結2)、消防處醫管局勞工處
  2.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7月27日。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免責聲明

10Life 產品評級和評分由10Life Financial Limited(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所制定。10Life 產品比較和10Life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事實陳述以及數據,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假設對象,從而作出數學運算,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商業合作或所獲得費用影響。 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10Life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產品評分、網誌文章等,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並不構成或意圖構成任何受監管建議、保險、金融、投資或其他專業建議、推薦、核准、認可、邀約、銷售保險、金融或投資產品。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亦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自己進行研究,及/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驗證、更新而成。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關連人士、代理、董事、職員、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和適時性。 如閣下對10Life產品評級和評分有任何意見,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10life.com

WeChat icon
Whatsapp icon
Enquiry icon Clos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