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搜尋文章
熱門搜尋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醫療健康
編輯推介

【香港醫療制度】公立定私家醫院點揀好?幫你醫病、慳時間慳錢!

2025-05-06 5分鐘閱讀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香港能夠成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高地區之一1,香港完善的醫療制度功不可沒。

不過,受老齡化與慢性病普及化衝擊,公營輪候時間拉長、私營醫療費用攀升,看病難題愈發突出。如何在「成本」、 「效率」與「服務質素」三者間取得最佳平衡? 本文將比較公私營醫療優劣、輪候時間現況與未來醫療改革方向,助病人找到最適合的醫療服務。 

公營醫療 VS 私營醫療

香港的醫療系統以的「公私雙軌制」為核心,分為公營與私營系統,各有明確分工: 

公營醫療系統

政府主導,「低收費、高覆蓋」的醫療服務,覆蓋90%住院服務,但輪候時間長,對長期病患者及家人帶來較大時間成本。

私營醫療系統

彈性高、服務優質,適合快速需求,但費用高昂,小手術需要幾萬元,大手術更高達幾十萬元,無相關保險保障的一般家庭難以負擔。

 

公營醫療

私營醫療

組成

醫院管理局轄下的43間公立醫院、49間專科門診及74間普通科門診

13間私家醫院(如養和、港安、港怡、法國、浸會醫院)、私家診所

服務範圍

急症、專科、長期住院(涵蓋全港約90%的住院服務)

急症、專科、門診、健康檢查、手術等多元化服務


費用

較便宜 
(急症室每次180元 
專科門診135元)

較高昂 
(普通科門診約500元起 
專科門診逾千元 
小型手術費用數萬港元起 
大型手術數十萬元)

輪候時間

長 
(部分專科門診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可能超過2年,非緊急手術如白內障、全膝置換術,等候3年或更長時間 )


(大部分私家診所和私立醫院可即日預約,手術安排迅速)
服務對象

香港居民(需持香港身份證)

無限制,包括非香港居民及遊客

優勢

收費低廉,保障基層市民,重大疾病治療基本全包

靈活快速、高端服務、私隱性強

註:
1. 資料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5月6日

醫療系統挑戰:人口老化、人手不足、醫療成本上升

雖然香港的醫療系統以「雙軌制」為核心,公營與私營醫療各有分工,理論上能滿足不同市民的需求,但隨着人口老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系統壓力持續上升。

人口老化    慢性病患者愈來愈多

香港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2021年數據2,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已超過20%,慢性病患者激增,大幅增加醫療服務需求,令系統負荷加重。 

醫護人手短缺    公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

截至2024年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醫生,即每1,000名人口只有2.16名醫生3,顯著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平,每1,000人約有3.7名醫生4

患者到公立醫院的專科診治和非緊急手術輪候時間動輒數年,影響患者及時治療,甚至令病情惡化。 

私家醫療成本上升   普通家庭負擔加重

隨醫療科技及新藥物成本不斷攀升,私營醫療費用亦持續上漲,一般家庭難以負擔。同時,公立醫療系統的藥物名冊設有限制,部分昂貴藥物需病人自費購買,亦加重市民經濟壓力。 

實用建議:輕症搵私營   重症搵公營

生病時,很多人都會糾結是去公營醫療,還是選擇私營醫療。其實,只要了解兩者的特點,選擇起來並不難。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 

公營醫療

公營醫療適合處理緊急、或複雜重症患者,尤其是急症治療或需要專科及長期復康的情況,提供跨專科協作服務,確保患者獲得持續而全面的醫療支援。同時,罕見或高風險病症(如器官移植等)通常由公立醫院提供專門技術及設備,費用亦較可負擔,減輕經濟壓力。 

私營醫療

私營醫療適合輕重症、能預先規劃的醫療程序、或需要快速診治的情況,候診時間較短,亦提供靈活的檢查及治療選項。若重症患者一早已購買醫療保險(如自願醫保計劃),可將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元的醫療開支轉嫁給保險公司,同時享受更快捷的服務,避免公營醫療的漫長輪候時間。 

延伸閱讀:比較自願醫保計劃VHIS

公私營合作建議

若重症患者沒有醫保,或者醫保保障範圍有限,亦可考慮公私營合作模式:先到私家醫療進行檢測,處理初步病情,再在排期期間接駁到公營醫院專科,既可爭取最佳治療效果,亦能減輕經濟負擔。同時,善用公營系統的專科及復康服務,確保長遠支援。 

政府推動自願醫保普及及公營醫療收費改革

為了紓緩市民輪候醫療服務的困擾,政府正積極推出多項改革措施,務求令公營醫療更有效率,私營醫療更實惠,幫助市民在經濟考慮與醫療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持續推廣自願醫保  減輕公營壓力

繼續鼓勵市民購買自願醫保以減輕公營醫療壓力,並為投保人帶來稅務扣減。

公立醫療收費改革   資源更善用

醫管局2026年1月推行收費改革5,調整住院、急症室及門診費用,並引入非緊急檢查共付模式,引導資源善用,目的將更多資源支援重病患者。

深化基層醫療    推廣家庭醫生

政府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通過地區康健中心篩查管理慢性病,減輕公營醫療負擔。

優化公營醫療設施    縮短輪候時間

擴建醫院、增加設施如白內障手術中心、社區健康中心,縮短輪候時間,改革醫管局管理,提升效率及服務質素。

推動醫療創新   加快新藥審批

推進醫療創新,加速新藥審批,促進生物醫藥發展。

加強跨境醫療合作    善用粵港資源

推行大灣區醫療融合,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試行跨境救護車,促進粵港資源共享。 

保障自己  及早購買醫療保險

事實上,香港醫療系統「保底不保優」,公營醫療提供基本保障,私營則滿足高效需求。想兩者兼得?輕重症皆可選私家,緊急症就靠公立。大家亦可以及早買醫療保險,為未來做好準備!不過,自願醫保選擇多,但專業知識不易懂。想了解更多?即刻WhatsApp 10Life 保險顧問,輕鬆解決你的疑問!

備註:

1.立法會:醫務衞生局局長就「落實推動醫療改革」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香港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高地區之一(2023年男性平均壽命82.8歲,女性88.2歲),同時嬰兒死亡率低至每千人僅1.5,為全球最低之一。
2. 香港人口推算
3. 立法會一題:公營醫療服務的人手及資源 
4.醫護人才全球短缺|韓國醫生比例未達OECD平均數 市場導向人才傾側醫學美容  
5. 醫院管理局推動收費改革 理順醫療服務 加強保障病人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5月6日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免責聲明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由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 10Life Financial Limited(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營運。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事實陳述以及數據,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對象,從而作出數學運算,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之合作或所獲得之費用所影響。

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10Life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產品評分、網誌文章等,旨在向香港特别行政區(「香港」)境内人士發布,所有信息及服務對象為於身處香港境内人士,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10Life資訊無意,也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保險、金融或投資產品進行受監管建議或專業建議、推薦、批准、認可、邀請或招攬。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且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自行進行研究,及/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驗證、更新而成。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關連人士、代理、董事、職員、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責任、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和適時性。

所顯示保費資料尚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徵費,並均四捨五入至港元個位數。

如閣下對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有任何意見,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10life.com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Enquiry icon Close icon
置頂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WhatsApp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