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儲蓄與投資

甚麼是保障型投資相連壽險PLP?8大重要事項

2022-06-15 4分鐘閱讀
Protection-Linked-Plans-PLP-What-You-Need-to-Know-kc.png

保監局去年底引入一項新投資相連壽險(簡稱投連險,ILAS)種類,名為保障型投資相連壽險(Protection Linked Plans,PLP)。而滙豐保險的「滙萃保障相連保險計劃」獲證監會認可,是首個獲批的PLP產品,預料年內會正式推出,但究竟甚麼是PLP?與投連險又有甚麼分別?

1.身故賠償保障大幅上升

投連險身故賠償很多時候都是佔「保單價值105%」,僅少數產品是以「已繳保費105%」計算。而由於保單價值很大程度與組合內的基金投資表現掛鈎,意味身故賠償很容易受投資環境影響。

PLP則要求65歲前簽發的保單,身故賠償須佔已繳保費150%或以上。以保單簽發年齡45歲以下為例,65歲前身故賠償需佔已繳保費150%、200%或250%(詳見下圖)。而65歲以後則不得低於保單價值105%或總已繳保費(扣除已提取部份),並以較高者為準。

圖一:繕發年齡與身故賠償佔已繳保費百分比

Protection-Linked-Plans-PLP-What-You-Need-to-Know-chart-1.png

2.退保費用須與保障性質相稱

投連險收費經常讓人詬病,保單持有人有機會被收取前期收費(即首幾個保單年度扣除供款作為收費,upfront charge)或退保費用,但PLP規定兩種費用只能收一種。

就退保費用方面,證監會亦列明PLP退保費用必須與投連險的保障性質相稱,例如本身保險成份低,似是一個基金平台產品,應該容許較短時間內退保,且費用應要降低;身故賠償高達已繳保費150%的產品則列為高保障類,容許較高退保費用。

3.平台費及保險成本不得高於市場

證監會去年表明新發行的投連險(包括PLP)保險成本不能高於市場上可以比較的保險產品,包括定期人壽;亦指明平台費需要與市場上其他同類型基金投資平台可比較,意味平台費不得高於市場。

4.費用披露趨透明

PLP利益說明文件會詳細列出不同保單年度的收費,包括平台費的前期收費、經常性的平台費、保險費用,最終會得出可用作投資的淨保費,而相較以往投連險僅披露複雜的總費用及收費披露(TFCD)及不同收費之百分比,PLP收費明顯更具體及透明(見圖二)。

圖二:PLP利益說明文件將詳列費用

Protection-Linked-Plans-PLP-What-You-Need-to-Know-chart-2.png

利益說明文件亦會列明在持有年期10年、15年、20年情況下,應繳總平台費及應繳總保險費用是多少(見圖三)。

圖三:PLP利益說明文件均會列明長期平台費及保險費用

Protection-Linked-Plans-PLP-What-You-Need-to-Know-chart-3.png 
 

5.保險中介人佣金攤長支付

就包括PLP在內的投連險中介佣金費用上,保險公司需要攤分繳付,以避免「sell and go」不良銷售行為。以分期繳付投連險為例,首年佣金不得超過總佣金一半,其餘須平均攤分5年以上繳付。

6.投資失利保單或失效

保險費用在整個保單期內,一般會隨着受保人年紀增長而有所提高,故從PLP保單價值中扣除的金額亦會因此上升;保險費用亦可能因相關投資選項表現的不理想而增加。

此外,保監局設計PLP時,沒有要求保險公司承諾「保證不斷保」(No-Lapse Gaurantee),假如保單價值不足以支付保險費用及適用的平台費用,投連險保單會因此失效,而保單持有人亦可能會因此損失所有投資和相關權益,包括身故賠償,故此雖然PLP保障成份大幅提升,但並非絕對的安全網。

7.必須提供ESG基金

保監局規定,PLP投資選項當中,必定要有最少一項是證監會核準的ESG基金供客戶選擇。另外,一些保單持有人若果即將退休,PLP投資選項中需要包含一些去風險元素的選項,包括目標日期基金、生命周期基金等。

8.不適合中短期有資金需要人士

PLP於保單持有人退休前提供遠超其保單應繳總保費(150%至250%)的身故賠償額作人壽保障,保單期內可能獲取長期資本增值,但不適合有短期或中期流動資金需要的人。

另一方面,雖然保監局推出PLP這項新型投連險產品,但低保障的投連險(身故賠償為保單價值105%)仍在市面上繼續有售。

現時市場上尚未有PLP推出市面,而保監局上述提出的僅是產品要求及框架,PLP是否值得買入須視乎未來推出的產品細節,但可以肯定的是保障成份較傳統投連險為高。

註: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6月7日。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免責聲明

10Life 產品評級和評分由10Life Financial Limited(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所制定。10Life 產品比較和10Life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事實陳述以及數據,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假設對象,從而作出數學運算,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商業合作或所獲得費用影響。 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10Life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產品評分、網誌文章等,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並不構成或意圖構成任何受監管建議、保險、金融、投資或其他專業建議、推薦、核准、認可、邀約、銷售保險、金融或投資產品。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亦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自己進行研究,及/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驗證、更新而成。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關連人士、代理、董事、職員、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和適時性。 如閣下對10Life產品評級和評分有任何意見,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10life.com

WeChat icon
Whatsapp icon
Enquiry icon Clos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