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搜尋文章
熱門搜尋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醫療健康

生痱滋、口腔潰瘍只是「熱氣」? 搞清成因及預防方法

2025-11-03 5分鐘閱讀
生痱滋口腔潰瘍

很多人以為口腔潰瘍(俗稱「生飛滋」)僅僅是由「熱氣」引起的小毛病,但假如潰瘍遲遲未癒合或反覆發作,其背後可能隱藏著更複雜的健康問題,絕非單純的「熱氣」所致。尤其是舌頭的潰瘍症狀常被忽略,而這其實是口腔潰瘍的一種常見表現。本文將全面剖析口腔潰瘍的常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及日常預防措施,幫助大家正確應對這個惱人的健康問題。

什麼是口腔潰瘍(生飛滋)?

口腔潰瘍,又叫「復發性口瘡」,俗稱「生飛滋」,是口腔黏膜出現破損而引起的小範圍發炎。它常見於嘴唇、舌頭、牙齦和臉頰內側,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泛白或微黃,邊緣則會紅腫,並通常會感到疼痛。

而舌頭潰瘍是口腔潰瘍的其中一種,常出現在舌尖、舌邊或舌底等位置,在進食、說話或刷牙時會特別痛。大部分情況下,症狀會在7至14天內自然痊癒,但如果反覆發作、遲遲未癒合,或伴隨發燒、疲倦等全身症狀,就建議盡快求醫。

值得留意的是,口腔潰瘍並不會出現在嘴唇外側,亦不會傳染,與「唇瘡」並不相同。假如痱滋頻繁出現,或超過兩星期仍未好轉,便可能涉及其他健康問題,應該多加正視。

口腔潰瘍的常見症狀

口腔潰瘍的典型症狀包括:

  • 潰瘍表面呈白色或黃色,中央凹陷,邊緣紅腫。
  • 進食或說話時,疼痛會加劇。
  • 可以單獨一粒或多粒同時出現,嚴重時更會聚集成簇。
  • 部分患者可能伴隨發燒、疲倦或頜下淋巴結腫大等情況。
  • 在潰瘍出現前,患處常有刺痛或灼熱感。

假如口腔潰瘍的範圍異常地大、遲遲未癒合、頻繁復發,或伴隨發燒等全身症狀,建議盡快求醫檢查。

口腔潰瘍的病因

口腔潰瘍的成因眾多,並不一定源於「熱氣」,其背後可能反映着不同的健康問題:

創傷性潰瘍

由物理性刺激導致,例如不慎咬傷、刷牙太用力、牙箍或假牙摩擦、被食物燙傷等。這是最常見的類型,傷口通常會自行痊癒。

感染性潰瘍

由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所引起,常見於免疫力較低的時候。例如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鵝口瘡」,或是病毒感染引致的多發性潰瘍。

免疫系統疾病

例如白塞氏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炎症性腸病等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會令體內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導致口腔潰瘍反覆出現,並常伴隨全身性症狀。

惡性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

在少數情況下,持續不癒的單一粒口腔潰瘍,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跡象;或與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有關,需要特別警惕。

口腔潰瘍的藥物治療

大部分口腔潰瘍可透過藥物紓緩不適、加速癒合。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類固醇消炎藥

例如含有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或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的藥膏、口腔貼片,有助局部消炎止痛,適用於中度至重度症狀。

非類固醇類藥物

例如口腔噴霧或漱口水,具抗菌、止痛及收斂作用,常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或苯佐卡因(Benzocaine)等成分。

組織凝結劑

可在潰瘍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以減少摩擦並紓緩疼痛,適合在進食前使用,以提升舒適度。

假如潰瘍合併發燒、疲倦等全身性症狀,醫生或會建議使用口服藥,或作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病因。

如何預防口腔潰瘍?

雖然大多數口腔潰瘍並非嚴重疾病,但發作時卻異常疼痛,影響進食與生活品質。想要減少發作頻率,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飲食均衡: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2、鐵、葉酸和鋅,有助維持口腔黏膜健康。
  • 避免刺激性食物:盡量減少辛辣、過硬或酸性食物的攝入,避免刺激傷口。
  • 保持口腔清潔:每日刷牙兩次並使用牙線,選擇軟毛牙刷以減輕對口腔的刺激。
  • 緩解壓力: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幫助穩定情緒與免疫系統。
  • 定期看牙醫:及時處理牙齒銳角或不合適的牙套,避免因摩擦引發口腔損傷。

及早配置醫療保障 生病時及時治療

反覆口腔潰瘍可能與慢性病或其他潛在健康問題有關,若需接受 CT 或 MRI 檢查,私家醫院收費由6,000港元起跳,若使用顯影劑或檢查範圍較廣,費用更可高達40,000港元。雖然公立醫院收費較低,但輪候時間長,且受服務條件限制。

自願醫保 (VHIS) 涵蓋「訂明診斷成像檢查」,即使無需住院亦可申請賠償,並享有稅務扣減優惠,讓你在需要治療時享有更靈活、優質的醫療安排。如欲了解最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障方案,歡迎諮詢 10Life 持牌保險顧問,獲取中立、專業建議。

延伸閱讀:
經常頭痛怎麼辦? 了解頭痛症狀、類型、病因及緩解方法
孩子有自閉症? 早期跡象及評估流程一次看懂
【平買醫保】識得買醫療保險 大房計劃都claim足到

參考資料:
1.Mayo Clinic. 口腔潰瘍
2.領康醫療. 口腔潰瘍
3,香港01. 公院加價|檢查不想等?一文看清公營及私家醫院CT/MRI收費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11月3日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免責聲明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由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 10Life Financial Limited(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營運。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事實陳述以及數據,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對象,從而作出數學運算,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之合作或所獲得之費用所影響。

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10Life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產品評分、網誌文章等,旨在向香港特别行政區(「香港」)境内人士發布,所有信息及服務對象為於身處香港境内人士,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10Life資訊無意,也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保險、金融或投資產品進行受監管建議或專業建議、推薦、批准、認可、邀請或招攬。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且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自行進行研究,及/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驗證、更新而成。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關連人士、代理、董事、職員、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責任、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和適時性。

所顯示保費資料尚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徵費,並均四捨五入至港元個位數。

如閣下對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有任何意見,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10life.com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Enquiry icon Close icon
置頂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WhatsApp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