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搜尋文章
熱門搜尋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醫療健康

孩子有自閉症? 早期跡象及評估流程一次看懂

2025-10-27 5分鐘閱讀
自閉症

不少家長在子女成長過程中,或會發現他們在說話、表達或與人互動方面顯得「慢半拍」或特別「怕醜」。這些表現究竟是性格差異,還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早期徵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100名兒童中約有1人患有自閉症,而男童確診率顯著高於女童。

及早發現,盡早介入,對提升孩子的溝通及社交能力至關重要。本文將為您詳細拆解自閉症的分類、特徵、成因、評估及治療方式,助您掌握關鍵資訊,為子女的成長路護航。

甚麼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先天性的神經發展障礙。主要影響患者的社交互動、溝通能力及行為模式,常見特徵包括興趣狹隘和固執的重複性行為。由於每位患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差異極大,猶如一個光譜,因此被稱為「譜系」障礙。

在舊有的診斷標準中,自閉症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現時在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中,這些分類已統一歸納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典型自閉症 (Autistic Disorder)

通常在3歲前出現明顯症狀,包括語言發展遲緩、缺乏眼神接觸、對朋輩欠缺興趣等。可再細分為:

  • 高功能自閉症:智力正常甚至更高,主要在人際互動和社交理解上有困難。
  • 低功能自閉症:智力發展明顯受限,在日常溝通及自理能力上均有障礙。

亞氏保加症 (Asperger's Syndrome)

語言發展正常甚至用詞成熟,但在社交理解、非語言溝通及情緒表達方面存在顯著困難。他們常對特定興趣極度專注,但較少留意他人的反應或情緒。

非典型自閉症 (PDD-NOS)

患者的症狀未完全符合典型自閉症的診斷標準,但在社交、語言或行為上仍有明顯困難。

兒童期崩解症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一種較罕見的類型。兒童在早期(約2歲前)發展正常,但其後(通常在3至4歲時)已掌握的技能會出現顯著退化,例如語言能力倒退、失去已學會的社交或自理技巧等。

自閉症的主要特徵

自閉症譜系兒童的表現因人而異,但普遍在以下方面會遇到挑戰:

  • 社交互動困難:缺乏眼神接觸;別人叫他的名字時沒有反應;不懂得如何主動與人玩耍或分享。
  • 溝通障礙:語言發展遲緩(「唔出聲」);重複別人的說話(鸚鵡式語言);難以清晰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感受。
  • 刻板及重複性行為:喜歡將玩具或物品排成直線;不斷重複相同動作(如搖晃身體、拍手);堅持固定的生活流程或路線,稍有改變便情緒失控。
  • 感官反應異常:對聲音、觸感過份敏感(例如怕嘈、怕被觸碰);或對某些感官刺激(如旋轉的物件、光線)有異乎尋常的渴求。
  • 興趣範圍狹窄而強烈:過度沉迷於特定事物,例如車輪、數字、地鐵路線圖等。
  • 難以理解抽象概念或社交潛規則:例如不明白比喻、反話或笑話。

自閉症的可能成因

自閉症的確切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確,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是由遺傳與環境因素複雜互動所致:

  • 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成員患有自閉症,其他子女的風險亦會相應提高。
  • 基因突變:某些基因異常(如脆性X綜合症、結節性硬化症)被證實與ASD有關聯。
  • 環境因素: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生產時缺氧等問題,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多項權威研究結果,疫苗接種與自閉症之間並無直接關係。

幾時會發現?自閉症的早期警號有哪些?

部分孩子在出生後6個月內便可能開始顯現早期跡象,而12至24個月更是觀察與識別的關鍵期。家長可多加留意:

6個月大

  • 很少微笑,或缺少開心的表情。
  • 幾乎沒有或極少眼神接觸。
  • 對陌生人沒有明顯反應。

9個月大

  • 很少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牙牙學語)。
  • 缺乏互動回應,如微笑、聲音或表情。
  • 不會用眼睛跟隨別人手指指向的方向(缺乏共同專注力 Joint Attention)。

12個月大

  • 別人叫他的名字時,大部分時間沒有反應。
  • 很少使用手勢(如指東西、揮手說再見)。
  • 未開始牙牙學語。

16至24個月大

  • 詞彙量極少(16個月大時仍未有單字;24個月大時仍未能組合雙字詞)。
  • 語言重複或使用刻板句式(例如背誦卡通片對白來回應)。
  • 對日常生活的微小變化極度敏感,容易情緒爆發。
  • 出現重複性動作,如不停拍手、搖晃身體、轉圈。
  • 對特定物品或活動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沉迷。

其他常見表現

  • 發展倒退:原本已掌握的語言或社交技能突然消失,通常發生在1至2歲之間。
  • 情緒調節困難:容易激動、發脾氣,且難以自我平復。

若家長觀察到子女出現多項上述行為,應盡早諮詢兒科醫生或到母嬰健康院進行初步評估。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所有兒童應在18個月和24個月大時接受常規的自閉症篩查。越早介入,越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語言發展、社交能力及生活適應力。

如何評估?家長可自行做初步測試嗎?

專業診斷

自閉症並非生理疾病,無法透過抽血或腦部掃描確診。專業評估通常由兒科醫生轉介至衛生署轄下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CAC),再由臨床心理學家或兒童精神科醫生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進行。評估過程包括行為觀察、標準化評估工具,以及與家長、老師深入訪談,從而綜合判斷孩子是否符合ASD的診斷標準。

家長自用篩查工具

家長可使用以下國際認可的篩查問卷作初步了解,但必須注意:篩查工具並非診斷工具,高分只代表孩子有較高風險,應尋求專業評估作實。

  • 幼兒自閉症篩查量表 (Q-CHAT)(適用於18-24個月幼兒)

一份由家長填寫的問卷,共25條問題,涵蓋社交、溝通、重複行為及感官反應等範疇,用作初步識別幼兒的自閉症風險。[點擊此處了解更多或進行 Q-CHAT 測試]

  • 自閉症光譜指數 (AQ-10) 兒童版(適用於4-11歲兒童)

一份為4至11歲兒童設計的簡短篩查問卷,共10條問題,由家長根據孩子日常表現填寫,可快速評估孩子是否具備自閉症相關特質。[點擊此處了解更多或進行 AQ-10 測試]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

雖然自閉症無法「根治」,但持續及適切的早期干預能大幅提升孩子的溝通、社交及生活適應能力。治療方案著重個人化,常由跨專業團隊(包括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共同制定。常見的有效方法包括:

  • 應用行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
    目前國際上公認最有效的干預模式之一。透過正向強化等系統性方法,建立良好行為(如專注力、溝通技巧),並減少問題行為。
  • 言語治療 (Speech Therapy)
    幫助孩子理解和使用語言(包括口語、詞彙、語調)及非語言溝通技巧(如眼神、手勢),以增強表達能力。
  • 社交技巧訓練 (Social Skills Training)
    透過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社交故事等方式,教導孩子理解社交規則,學習輪流、分享、合作及建立友誼。
  • 感覺統合治療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由職業治療師設計有趣的活動,幫助孩子改善處理感官信息(如聽覺、觸覺、前庭覺)的能力,從而提升專注力、情緒控制及日常活動的參與度。
  • 藥物治療
    藥物不能治療自閉症的核心症狀,但可有效處理相關的情緒或行為問題,如嚴重焦慮、專注力不足、攻擊或自傷行為等。必須由精神科醫生處方及監察。

醫療保險涵蓋自閉症治療費用嗎?

在香港,大部分標準的醫療保險(特別是住院保險)對自閉症相關的長期訓練和治療(如行為治療、言語治療)保障非常有限,大部分費用需由家長自付。保險公司在核保時,亦可能因自閉症診斷而拒保、增加保費或加入特定的不保事項。

少數高端醫療保險計劃會為精神科相關的門診治療(包括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等)提供實報實銷的保障,但保費相對昂貴,且通常設有等候期及每年賠償上限。建議家長投保前,應向專業的保險顧問查詢,並仔細比較不同計劃的保障範圍、等候期、不保事項及每年賠償上限等細則,以評估是否切合子女的長遠需要。

如需協助選擇合適計劃,歡迎諮詢 10Life 持牌保險顧問,獲取中立、專業建議。

延伸閱讀:
 10Life研究:保險公司拒保自閉症及ADHD兒童或涉歧視 加強監管刻不容緩(附2025 保險公司最新回應)
自閉症及ADHD兒童拒保非個別例子 10Life收到投訴個案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10月27日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免責聲明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由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 10Life Financial Limited(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營運。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事實陳述以及數據,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對象,從而作出數學運算,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之合作或所獲得之費用所影響。

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10Life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產品評分、網誌文章等,旨在向香港特别行政區(「香港」)境内人士發布,所有信息及服務對象為於身處香港境内人士,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10Life資訊無意,也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保險、金融或投資產品進行受監管建議或專業建議、推薦、批准、認可、邀請或招攬。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且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自行進行研究,及/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驗證、更新而成。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關連人士、代理、董事、職員、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責任、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和適時性。

所顯示保費資料尚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徵費,並均四捨五入至港元個位數。

如閣下對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有任何意見,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10life.com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Enquiry icon Close icon
置頂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WhatsApp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