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se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搜尋文章
熱門搜尋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文章主題
專欄作者
輸入關鍵字
旅遊及升學

【海外升學全面睇】出國留學值得嗎?一文了解留學好處、挑戰及準備事項

2025-07-23 5分鐘閱讀
海外升學

剛完成 DSE,是否正為升學出路而煩惱?除了報讀本地大學,愈來愈多學生會考慮到海外升學。外國大學科目選擇更多,亦有助拓展國際視野。不過,出國留學是否真的值得?除了令人嚮往的異地生活,當中亦涉及不少挑戰與現實考量。下文將會簡單介紹出國留學的好處、挑戰、費用與準備事項,讓大家可以做足功課,作出明智的決定。

出國留學的6大好處

語言能力大幅提升

出國留學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就是能提升語言能力。無論前往哪個國家,學生都必須使用當地語言或英語與人溝通,聽講寫讀自然進步。比起香港課堂學習,沉浸式語言環境更容易掌握外國人用語、文化語境及說話方式。回港後,語感明顯加強,在就業上都更有競爭力。

開拓國際視野

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學習,可以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認識不同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同時,亦會親身體驗當地社會制度、新聞觀點、企業文化,更容易了解世界變化,對將來做決定,例如事業方向、移民、工作地點等,都會有更清晰的想法。

增強就業競爭力

國際學歷、本地語言能力,加上跨文化經驗,在求職市場上往往更具吸引力,尤其是跨國企業或外資公司會青睞有海外經驗的畢業生,認為他們適應力更強、視野更廣。

建立國際人脈

學生時期所結識的同學,往往有機會成為日後人生中重要的夥伴。出國留學可以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教授及業界人士,有助建立多元且具潛力的人脈網絡。而且不少海外大學亦設有完善的校友網絡及國際交流平台,有助畢業後持續拓展專業圈子。

培養獨立自主能力

在家有父母照顧,出國留學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大小事,如租屋、煮食、理財、處理突發情況等都需要自行處理,從中可以學習時間管理、危機處理與自我照顧,同時可更深入認識自己,亦能學習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相處,提升人際互動與社交能力。

體驗多元文化生活

海外生活讓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當地文化,不少院校亦會舉辦各類文化節慶及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拓闊視野。身處外地,亦可便利地前往鄰近國家旅遊,親身體驗多樣的生活方式與社會氛圍,有助培養更開放的人生觀,亦能啟發對未來方向的思考。

出國留學費用包括哪些項目?

出國留學的開支不只限於學費,還有不少雜項開銷。費用會因地區、學科及個人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 學費:最大筆開支。按學校性質、學科及學位而定,估計每年約 100,000至 400,000港元。熱門科目如醫科、工程等費用會更高。
  • 住宿費:可選擇宿舍、寄宿家庭或自行租屋。每年約 100,000 170,000港元,視城市而定,大城市通常較昂貴。
  • 生活費:包括飲食、交通、上網、日用品及娛樂等日常開支。
  • 語言考試及申請費: IELTSTOEFL 報名費、學校申請費、學生簽證申請及續簽費。
  • 醫療保險及健康檢查費:部分國家要求購買學生醫療保險,入學前亦可能需要健康檢查或疫苗接種。
  • 交通費:涵蓋來回機票、當地接送、搬遷費用等。
  • 書本及學習材料費:例如教科書、影印、打印報告及文具等日常學習所需。
  • 其他雜費:如手機卡、Wi-Fi、銀行開戶費、社交活動開支,以及交流、短途旅遊、小病小痛等支出。

出發前,建議先列好預算清單,清楚掌握各項開支。亦可考慮申請獎學金,或選擇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以減輕經濟負擔。

出國留學值得嗎?提前了解留學的5大壞處及常見挑戰

雖然出國留學機會難得,但亦是一大挑戰。在作出決定前,建議先充分了解及考慮以下挑戰,不應單憑社交媒體影響或一時衝動而作出選擇。

思鄉與孤獨感

離鄉背井初到異地,遠離親人朋友,自然會覺得孤單,特別是重要的節日。不過,留學生亦可以透過參加社團、交流活動等,認識新朋友,慢慢建立自己圈子。同時,可以時常與家人朋友WhatsAppFacetime,分享生活。另外,大家亦可以用影片或日記記錄留學生活、並分享到社交平台,填補孤獨感。

經濟壓力大

到海外升學,除了學費,還有住宿、生活費、交通、保險等,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建議在出發前做好預算規劃,清楚列出各項預計開支,並預留後備金。同時亦可考慮申請獎學金、助學金,或者選擇生活成本較低的留學地區。此外,養成記帳習慣、避免衝動消費,也有助控制支出;如當地法例允許,兼職或工讀亦可幫補生活費。

生活瑣事全靠自己

以前在屋企有家人照顧,但人在異地,衣食住行全要自己處理,煮飯、洗衫、交水電費一腳踢。遇到突發情況,例如搬屋、生病、遺失證件等,都需要獨立應對,沒有家人可依賴。雖然初期或會感到吃力,但這亦是培養獨立能力的重要一步。出發前不妨學習基本生活技能,例如煮幾道簡單家常菜、處理日常賬單等,為將來的海外生活作好準備,有備無患。

適應新環境需時間

新地方無論語言、飲食、文化及生活節奏都有所不同,一時間不慣是很正常的事。保持開放態度,多與本地同學或其他留學生交流,平日亦可在家煮家鄉菜,看熟悉的劇集,讓自己在過渡期更有安全感。適應需要時間,不用急於一時,也不必強迫自己「融入得快才算成功」。

課業壓力與語言門檻

用不熟悉的語言學習、做功課,確實不易。加上學習方式不一樣,壓力自然比較大。建議善用校內語言支援資源,例如寫作中心、語言輔導服務,或主動參加學習小組。與其擔心說錯,不如多開口、多練習。保持積極態度,同時留意時間管理,避免臨急抱佛腳,才能平衡學業與生活,逐步建立信心。

出國留學需要什麼條件?了解海外留學必要準備

學歷與成績要求

想申請學士課程,基本上需要有DSE成績,部分學校亦接受A-levelIB等其他國際資歷。如果想讀碩士或博士,就需要有相關學士或碩士學位,而且GPA或班內排名通常都會影響申請結果。熱門科目(例如醫科、法律)更可能有附加評核或要求特定科目分數。

語言能力證明

申請英語系國家,例如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一般都要交 IELTS  TOEFL 成績,而且會根據所申請的學科設定不同門檻。如果是非英語國家,例如德國、法國,就要考當地語言試,例如 TestDaF  TCF。不同學校的語言要求都有所不同,建議事前了解清楚入學細則。

申請文件與流程

申請過程一般需要提交個人陳述、推薦信、履歷、成績單及學歷證明等文件。大多數院校設有網上申請系統,申請人須於截止日期前上載所有資料。有部分課程或需筆試、面試,亦可能須繳交申請費用,建議提早了解相關細節。

財力證明與預算規劃

不少國家在申請階段要求出示財力證明,證明有能力支付首年學費及生活費。出發前建議擬定詳細預算,包括學費、住宿、交通、保險及雜項開支,並預留緊急金以應對突發情況。如有需要,可主動申請獎學金、助學金,或了解當地是否容許校內兼職工作。

個人特質與心理準備

海外留學並非只如拍照打卡般夢幻美好,需獨自面對生活上的種種挑戰,包括孤獨感、壓力及文化衝擊等。出發前,宜有心理準備,調整心態,具備開放學習的態度、良好的溝通能力及跨文化理解力,將有助於更快適應當地環境,減少不安與挫敗感。

其他實務準備

記得檢查護照是否有效,並及早辦理學生簽證。部分國家要求購買指定的醫療保險,或提交健康檢查及疫苗接種紀錄。住宿及機票亦應提前安排,同時了解當地交通情況、治安狀況及基本生活習慣。

常見問題

什麼人適合出國留學?

具備自我管理能力、願意接觸新文化、勇於面對挑戰的人,較適合海外留學。由於身處異地,生活大小事需自行處理,若能主動適應環境、善用資源並保持開放心態,將有助於在學業與生活上都取得平衡。對於希望拓闊國際視野、累積多元經歷的人來說,出國留學是一項值得投資的人生選擇。

如何選擇適合的國家與學校?

可按個人興趣、預算、語言能力及未來發展方向作綜合考量。例如,有意投身科研可優先考慮學術資源豐富的地區;若注重生活成本或文化氛圍,可比較不同國家的生活指數與社會風氣。選校方面,宜參考大學排名、課程設計、畢業出路及校園支援,同時亦可向師長、升學顧問或在讀學生了解實際情況。

出國留學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基本條件包括合資格的學歷成績(如DSEIB或大學學位)、符合要求的語言能力證明(如IELTSTOEFL)、相關申請文件(例如個人陳述、推薦信、成績單等),以及足夠的財務準備。不少國家亦會要求學生購買醫療保險及提交簽證所需文件。若能及早規劃,分階段準備,有助於順利完成整個申請流程。

海外升學應買什麼保險?

不少人以為留學買旅遊保險就足夠,但無論全年旅遊保險計劃﹐抑或單次旅遊保通常都設有90天或180天的單逗留日數限制,未必涵蓋整個留學期。相反,「海外升學保險」針對長期在外學習的學生,保障內容更全面,涵蓋醫療、意外、學費損失等,較貼近實際需要。但如何挑選適合的「海外升學保險」計劃?可參考我們的【海外升學保險2025】產品比較,涵蓋12款熱門保單的保障範圍、保費及注意事項,幫助家長和學生作出明智選擇。此外,海外升學所需費用不少,如希望有系統地作長遠規劃,不妨參考【子女教育基金2025,當中詳列各地升學預算與儲蓄建議,助各位家長為孩子的未來早作準備。

 

延伸閱讀:

【澳洲留學攻略 2025】澳洲升學讀書費用、流程、生活費全面睇
【加拿大留學2025】教育體系、費用、學生簽證流程全面睇
【英國留學 2025】一文了解英國大學學費及學生簽證申請流程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7月23日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10Life 編輯團隊

團隊成員由一群資料搜集員組成,主力保險相關資訊研究。

免責聲明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由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 10Life Financial Limited(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營運。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事實陳述以及數據,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對象,從而作出數學運算,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之合作或所獲得之費用所影響。

10Life平台上之任何資訊(「10Life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產品比較、產品評分、網誌文章等,旨在向香港特别行政區(「香港」)境内人士發布,所有信息及服務對象為於身處香港境内人士,僅供一般教育及參考用途。10Life資訊無意,也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保險、金融或投資產品進行受監管建議或專業建議、推薦、批准、認可、邀請或招攬。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且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或進行有關保險決定前,閣下應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自行進行研究,及/或尋求持牌保險中介人的獨立及專業意見。10Life資訊是以最大努力從不同渠道收集、驗證、更新而成。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關連人士、代理、董事、職員、員工將不會就有關資料引致的責任、索償或損失負上任何責任,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和適時性。

所顯示保費資料尚未包括保險業監管局收取的保費徵費,並均四捨五入至港元個位數。

如閣下對 10Life 產品比較和 10Life 保險評分有任何意見,歡迎電郵至 enquiries@10life.com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Enquiry icon Close icon
置頂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WhatsApp
WeChat icon
WeChat icon
WeChat
AI 醫保助手